昨晚是小米十一周年的发布会。

雷军的“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年度演讲也如约而至。在发布会上,他豪情宣布小米的下一个目标: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1

犹记得,2018年雷军说过:“8年前,我有一个疯狂的想法,要用互联网的方法做手机。”

然后小米横空出世。

如今再看小米的成功,与其说是互联网思维成就了小米,倒不如说是制造业思维的雷军做成了互联网属性的帝国。

1、站着挣钱的雷军

在昨晚的演讲中,雷军回顾了小米的那些年,从筚路蓝缕到风光无限,从坎坷不得志到最终的登顶辉煌。雷军说,用户是小米的最大底气。

也就是演讲前夕,Canalys等第三方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小米手机2021第二季度出货量达5310万,同比增长86.6%,以17%的份额超越苹果,首次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

人们不禁感慨,小米已经不是印象中那个靠着米粉发烧友火起来的小企业,而是打败苹果、闻名世界的行业巨头了。

为什么是小米,又为什么是雷军成功了?

想当年,叱咤风云的企业无论怎么排,都是排不上小米的。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从零到一积累了无限用户。这一时期,网易、搜狐、新浪、腾讯和百度,作为门户网站,引爆了搜索引擎时代。

2

2009年前后,随着国内3G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速增长,没有及时转换到移动端的门户大佬们被逐渐抛弃,排位发生巨变。

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个人电脑,移动社交网站时代正式来临。这一时期,电商崛起,今日头条、微博等各式各样app分流成为主线,数字经济无限爆发,逐渐确立了新一轮游戏规则。

发展至今,京东、阿里、腾讯等逐渐固定了自己的江山,也在发展中吸引了无数资本巨头的加入。互联网成为了时代最赚钱的行业,而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在无形中不断推高,泡沫越积越高。

3

而泡沫的存在总会有破碎的一天。

互联网科技企业逐渐变成了具有经济周期属性的行业,也就有了周期高潮与低谷的循环变动。商业逻辑跑的通,就能获得大量资本的投入和支持,而一旦用户增长停滞,互联网企业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否则就会无线下滑,多年来就这样形成了互联网企业们特有的周期。

哪怕强大如腾讯、阿里,今年也在反垄断的政策中,股价出现了回调,现在仍在努力开辟新的增长点和商业逻辑,在高潮、低谷与重新寻找增长点中不断存活往复。

因为互联网科技渗透率到了无孔不入的时候,就已到达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而雷军的小米,靠着踏实的产品,熬过了手机泡沫的碎裂,熬过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最终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反弹曲线。

4

在任何一个风口,小米都是用互联网思维把产品拿出来说话,再用不断的修复和改进,倾听用户体验。最终打造自己的生态,成为互联网属性的制造业。

好比距离我们最近的万物互联时代。2014年以来,所有人都在谈物联网和生态圈。当时,不管是京东、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亦或是格力、美的等实体巨头,都曾经喊着做物联网生态,这背后是物联网技术对传统设备交互方式的新一轮革新。

站在风口之上,市场最担心的是每个企业一个接口,战国群雄割裂,无法统一。

然而事实证明,大家想多了。

喊口号、炒概念、做思维是每个企业都在搞的事情,而实实在在把物联网生态做出来的却只有小米一个。在2017年“小爱同学”推出后,达到了真正的统一管理化、智能化,至此,小米生态链形成,成为了智能家居首屈一指的老大。在智能家居方面,小米如今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的布局,小米的米家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2亿的智能设备,但打磨和改进仍在路上。

而回过神来的科技巨头们,当然也是迅速出手,阿里有天猫精灵,腾讯的腾讯云,百度的小度等,不过却只有系统,没有产品依靠。

5

所以说,不管是小米的手机,还是小米的生态链,小米都是在用产品打磨企业,打磨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帝国,对比只有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的软件巨头们,显然雷军更有底气。

2、幸运的小米

回顾雷军的帝国,小米是幸运的。

小米只用了8年,就从初创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商业史上,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一批批曾经的王者被拍死在沙滩上。单论手机,诺基亚、三星、甚至现在的苹果,许多曾在中国市场称雄的大品牌不是已经陨落,就是正走在陨落的路上。

时势造英雄,小米之所以幸运,体现在它走过的每一步,都准确地踏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上。

2011年,小米1上市,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四年前,iPhone1问世、安卓系统发布。智能手机时代悄然拉开序幕,将在未来几年内完全颠覆人们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年前,乔布斯拿出了iPhone4,中国移动互联网风口正式开启,美团、微信、爱奇艺、知乎、快手等一众日后的互联网超级独角兽批量诞生。

6

另一方面,中国山寨机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末期,不但面临升级瓶颈,也由于过度竞争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就像莆田鞋从代工国外品牌到孕育自有品牌一样,国内手机市场也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春风吹拂,和4万亿财政刺激的消费需求,急需一个甚至几个拥有技术、品质和中高端定位的品牌。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然后是小米在逐渐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竞争对手们。比如三星,曾经的“御三家”之一,一度在安卓市场达到过70%的市场份额,如今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却不足1%。

至于原因,或许要归结到那些独属于强者的“傲慢与偏见”。

在中国民族品牌纷纷崛起的关头,三星不想着依靠先发基础扩大优势,反而对中国用户搞那套区别对待。再加上后来几起爆炸事件,成功消灭了中国消费者的信心。

这套理论同样可以推到苹果身上,能说的点就更多了:挤牙膏式的升级、可怜巴巴的续航、被国产手机吊打的像素,还有地铁上永远找不到的信号。

然而苹果毕竟比三星更家底雄厚,能够支撑它年复一年的消耗。但,头部品牌任何糊弄消费者的行为,都会将他们一步步推向竞争者的怀抱。

去年底,苹果全球市场份额被小米反超,很难说不是自己不争气。再恰逢带头大哥华为被卡脖子,小米自然上位,一步步向着世界第一而去。

7

小米的运气确实不错,但把它的成功完全归结于运气,未免对雷军不公。首先,赶上智能机爆发的风口,也要有一定的眼光,更要有从0开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诺基亚就没有这些。

其次,小米能够从山寨机充斥的国产手机市场中冲出来,并且代替了它们。不完全是山寨手机走到了穷途末路,也是因为小米对人才、技术投入的重视,让这个品牌在质量上更值得信赖。

这一点从研发投入上也可以看出来,2018年,小米集团全年研发投入58亿,2020年就几乎翻倍到100亿。2021年的研发投入,则预计达到130亿。

这和雷军程序员出身的踏实态度分不开。之前,手机营销一般在外观上下功夫,而小米首先在性能上做文章。雷军在昨天的演讲中也提到,小米手机第一代,是当时最高端的智能手机。

8

用“为发烧友而生”的口号,成功俘获了年轻人对精致和技术的追求。尤其是在这些年轻人还没什么钱的情况下。所以小米1第一次预订,就吸引了近20万用户。

所以,世界上哪有什么纯粹的运气。小米的运气,和领导者的眼光和价值观分不开。就像雷军在公开信里写的:厚道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