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陈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这里,《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用详实的数据向读者展现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成果的“全景图”——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中国正向着更高的生态环境目标继续奋进。

空气好转:老百姓(603883,股吧)享有更多蓝天

天气质量如何,是广大百姓最“有感”的生态环境领域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也发生巨大变化,从最早的酸雨、PM10再到现在的PM2.5和臭氧,但总体上污染物浓度等关键指标出现了明显的持续向好趋势。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过去中国曾一度出现近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的问题。酸雨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沉降强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通过多年不懈的治理,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酸雨污染问题。

在基本解决酸雨问题的同时,我们在解决大气颗粒物污染方面也取得决定性进展。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从国家生态环境部门近年来发布的数据来看,这一污染物指标已显著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已下降至60微克/立方米以内。

除PM10、细颗粒物(PM2.5)也是多年来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全国PM2.5浓度稳步下降,2015年到2020年的5年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已经下降了超三成。

我国重点地区的重污染天数也逐渐减少。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这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在不到10年时间里,成功地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从20%降到个位数。

大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少,好天气自然也越来越多。短短几年间,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能够在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里享受到良好的空气。

水质改善:地表劣V类水占比趋零

天正变得更蓝,水也正在变得更清。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I~III类的水质被认为是优良水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如此好的水质数据。

与此相对应的是,水质较差的“劣V类水”在我国范围内几近销声匿迹。2020年数据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4个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2%,基本处于“归零”的水平。而在20多年前,我国主要流域劣V类断面比例还高达近40%的水平。

在水质整体改善的大背景下,中国老百姓所喝的水也更加安全放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0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852个全年均达标,占94.5%。

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的水质也大有改善。2020年,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一类、二类)海水比例为77.4%,比2019年上升0.8个百分点。

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更清洁的空气,更清澈的水,是近年来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生态环境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明显恢复。

森林是“地球之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森林覆盖率仅有8.6%,森林面积仅有8000多万公顷。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倍多,2020年底达到23.04%,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

这也意味着,今天我国已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土地被森林覆盖。

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目前,中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12228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406种,大熊猫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

这些我国特有野生动物长期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以大熊猫保护为例,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过去30年里,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从刚刚超过1000只,上升到了接近2000只的水平。同时,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明显扩大,大熊猫圈养种群规模快速发展。

近年来稳步推进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更加充分的空间。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其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目前,全国已在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湖北神农架等10处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

2019年,我国19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3.8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2.4亿吨。

每年数量庞大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产生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升,到2019年已经提升至99%以上的水平。

垃圾分类对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垃圾分类也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破解垃圾处理难的关键手段之一。“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也首次写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之中。

2017年,我国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这些城市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据了解,目前很多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不仅覆盖面广,而且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让垃圾成为资源。

低碳转型: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中国开启了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拥有着相当雄厚的“底子”——今天,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已达24.3%,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这远远不是终点。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作为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另一个利器,近年来在我国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2010年时,新能源汽车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但2015~2020短短几年之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就增长了3倍有余。

去年10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5%,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意味着更少的碳排放。2020年末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2012年以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8%的较低水平,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近7%的增长,也体现出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